馬斯克8780億美元天價薪酬曝光!特斯拉「火星級」目標被指水分巨大,輕鬆拿500億?
FX168財經報社(歐洲)訊 特斯拉(Tesla, TSLA)董事會今年9月爲首席執行官埃隆·馬斯克(Elon Musk)推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管薪酬方案,總額高達8780億美元(以公司股票形式計),並聲稱他必須完成「堪比登火星」的宏偉目標,才能獲得全部報酬。董事會表示,馬斯克需「徹底改變特斯拉和人類社會」,涵蓋機器人、自動駕駛、股價與利潤四大領域;若未達標,將「一分錢都拿不到」。然而,據《路透社》週四(10月9日)獨家分析,這份看似「天文難度」的薪酬方案暗藏寬鬆條款,馬斯克甚至可能在未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的情況下,輕鬆獲得數百億美元獎勵。
模糊的「自動駕駛」和「機器人」目標
分析指出,部分績效指標模糊、門檻極低。若僅完成其中幾項「容易」的目標,馬斯克即可獲得超500億美元;哪怕只達成兩項最容易的目標,並伴隨股價溫和上漲,也能拿下260億美元——遠超Meta創始人馬克·扎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、甲骨文聯合創始人拉里·埃裏森(Larry Ellison)、蘋果CEO 蒂姆·庫克(Tim Cook)以及英偉達CEO 黃仁勳(Jensen Huang)等八位頂級CEO的生涯薪酬總和。
四位汽車行業專家指出,馬斯克的車輛銷量目標「過於寬鬆」。只要特斯拉未來十年平均年銷120萬輛汽車(比2024年還少50萬臺),公司市值從1.4萬億美元升至2萬億美元,他就能獲得82億美元的股票獎勵。爲應對銷量放緩,特斯拉本週已推出低價版Model Y與Model 3。更具爭議的是三項產品研發目標,其措辭模糊、定義寬泛。例如,「1000萬份完全自動駕駛(FSD)訂閱」並不要求實現真正無人駕駛,只需具備「先進駕駛系統」即可。邁阿密大學法學教授**威廉·懷登(William Widen)**指出,這一術語是「虛構的概念」,缺乏行業標準。六位自動駕駛專家認爲,只要特斯拉下調FSD售價(現爲一次性8000美元或月租99美元),該目標極易完成。
另一項目標要求部署100萬輛Robotaxi「無人車」,但專家認爲條款允許遠程控制或副駕操作,這意味着馬斯克無需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即可兌現。薪酬方案中還提到「生產100萬個機器人」,但未限定必須是類人型機器人,只需「具備AI驅動的移動能力」即可。機器人行業分析師**克里斯蒂安·羅克塞思(Christian Rokseth)**直言:「這定義太模糊,投資者期待的是類人機器人,而不是自動機械臂。」
《路透社》計算顯示,若特斯拉市值升至2.5萬億美元並完成任意兩項產品目標,馬斯克可獲264億美元;若達成三項目標、市值升至3萬億美元,獎勵將高達546億美元。換言之,即便特斯拉未能實現真正無人駕駛,馬斯克依然能兌現鉅額股權收益。特斯拉投資機構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合夥人吉恩·蒙斯特(Gene Munster)表示:「如果投資者察覺其中有‘貓膩’,馬斯克的處境可能不妙。」
特斯拉董事會在提案中稱,馬斯克是「唯一能將特斯拉變成AI巨頭的人」,並透露他在談判中曾暗示,若無法達成協議,可能「優先考慮其他事業」。公司治理專家認爲,董事會此舉風險極高。埃默裏大學商學院副院長**魏江(Wei Jiang)**指出:「特斯拉幾乎把CEO職位壟斷給了馬斯克。健康的公司治理應鼓勵競爭,而非個人崇拜。」
真正艱鉅的考驗在利潤指標上。董事會設定八級利潤目標,從500億美元到4000億美元EBITDA,而特斯拉2024年僅爲166億美元。但薪酬結構允許馬斯克在未達盈利目標的情況下領取鉅額股票,因爲每項業績指標只需與市值增長配合即可觸發相同1%股份獎勵。例如,只要市值增長至2萬億美元(每年增長6.4%,低於標普500過去30年均值),馬斯克即可解鎖部分股份。
專家總結:股東仍願賭馬斯克
晨星(Morningstar)分析師塞思·戈德斯坦(Seth Goldstein)認爲,以特斯拉當前估值基礎和AI敘事推動,市值升至3萬億美元並非難事,但若想兌現最大薪酬,「我們必須看到真正落地的產品」。南加州大學金融學教授、特斯拉2018年薪酬案專家證人凱文·墨菲(Kevin Murphy)則指出:「銷量和市值目標確實不難實現,但股東仍堅信,能完成這一切的,只有馬斯克。」他補充道:「值不值?股東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——他們認爲,值得。」